2021年9月29日 星期三

“万年浙江”的高光时刻,且吟诵且留下

时间:2023-08-29 13:23:45来源 : 浙江日报

潮新闻 记者 李娇俨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8月29日,由浙江图书馆之江馆、浙江博物馆之江馆、浙江非遗馆、浙江文学馆围合而成的浙江文化新地标——之江文化中心面向公众开放。新馆之新,新在何处?新馆开了,老馆咋办?为了问清楚这些事儿,在开馆之际,潮新闻记者专访四位馆长,听他们“揭秘”内幕。 

真好。

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走了一趟后,内心只剩下这句感叹。

象征着良渚玉琮“壁圆象天”的巨大圆形窗户,破开了天幕般的墙壁。浙江省博物馆新馆以磅礴、惊人的气势闯入视野。如殿堂般的全新展厅,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展陈。它令人无限神望。

和记者一起,来听馆长陈水华讲述这里的美妙吧。

01 新馆的必然

在新馆第八层,记者见到了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。

他戴着眼镜,眼中闪着知识的光芒。

作为生态学博士,陈水华主要从事鸟类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工作。1991年至2019年,他在浙江自然博物院工作,一直做到了副馆长。

2019年,陈水华调任浙江省博物馆担任馆长。

馆长陈水华,浙江省博物馆提供

眼前的馆长办公室内,有一张单人床。 “最近两周,我们轮流在这儿二十四小时值班。”陈水华说。

这间办公室带有“临时”性质。说着,陈水华回忆起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办公室,“我特别喜欢那间办公室,那里有扇窗,正对着孤山。”

从窗户往外看,山上植物连绵,有时虫鸟翩飞,有时风雨相交,给人无比宁静的感觉。

陈水华留恋孤山馆区,但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角度看,这场“新旧更迭”有其必要性。

对于一座博物馆来说,藏品是基础。在此基础上,陈水华认为,空间建设尤为重要。

浙江省博物馆为何能发展到今天的样貌?与两个重大变化有关。浙江省博物馆在“西湖时代”,有过一次巨大飞跃。1993年,孤山馆区改建,才有了像样的展厅、展柜,才能够做好的展览;孤山馆区地下被全部打通,才有了像样的库房,才有了储存藏品的空间。

2009年,武林馆区建立,由此进入“运河时代”的浙江省博物馆,成为央地共建的博物馆,被列为国家一级博物馆。“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”等重要荣誉也是在武林馆区建好后取得的。随之而来的,还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博物馆功能的更充分发挥。

可以说,一座博物馆的发展,与它的场馆空间有极紧密的联系。

在全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,孤山馆区加武林馆区总计四万多平方米的面积,对省级博物馆来说还是太小了。休闲体验、教育和文创空间、学术交流等功能都很难充分展开。

更重要的是,十多年过去,社会日新月异,观众的思想观念和观展需求有了巨大变迁。原有的展陈方式已经落后;考古工作者对中华文明脉络的梳理有了多项重大突破,浙江考古迅猛发展,展陈内容也亟需更新。

一座新馆的到来,是时代发展的必然。

02 万年浙江

新馆新在哪里?硬件条件新,自然不必说。

之江新馆单体建筑面积达十万平方米,位列全国第一;之江馆区加上孤山馆区,其总面积将达十二万平方米,位列全国第二。

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,浙江省博物馆提供

此外,整个之江新馆都使用了一项黑科技:低反射玻璃。这种玻璃,在拍照时几乎看不到反射物体成像,甚至会误认为眼前没有玻璃——我们将和文物零距离。

更重要的,是理念新。

“我希望,第一次走进这座博物馆的观众,就能爱上博物馆。”陈水华说。首先,就是让博物馆的展览“无门槛”,让所有观众能看懂;其次,不求遍览所有,但求一位观众,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展览。

开馆后,之江馆区将带来全新的、系统的、多样化的展览体系:从三个维度策划了一、五、九个展览。

其中的“一”就是《浙江一万年——浙江历史文化陈列》展,站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、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想高度,《浙江一万年——浙江历史文化陈列》展对“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、一万年的文化史、五千多年的文明史”进行了精彩的诠释。

序厅内的“浙江万年百件大事记展示墙”呈“之”字形状展开,直观传递万年浙江历史文化的高光亮点。这也是首次对浙江一万年历史文化谱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。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后,为了“接地气”,浙江省博物馆还在其中集合了面向观众的投票结果,让“大事记”有高度,也有温情。

整个展览也堪称是浙江考古成果最新、最系统的一次巡礼,囊括了长兴七里亭遗址、长兴太傅庙遗址、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、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等等。

其中的“五”,则是从学术深度的维度,开设了《向东是大海——浙江海洋文化陈列》《江南秘色——浙江古代青瓷陈列》《宋·韵》《保境安民话钱镠——浙江名人专题系列陈列》《千秋一脉——浙江书画志》五大展览,从孕育浙江的汪洋大海和八千年历史的跨湖桥,到古雅质朴的宋韵之美、余韵悠长的青瓷文化等等,观众总能找到可以深入博物馆的通道。

其中的“九”,则是寻觅人文温度,贴近百姓生活的九大功能拓展体验展。如《山水之间——〈富春山居图〉人文数字陈列》,将作为常设展览,以《剩山图》真迹陈列与沉浸式数字交感剧场为核心内容;《盛世修典——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成果展》则以数字高清打样稿,呈现从汉唐、宋元至明清的珍贵古代画作的瑰丽;《太古之音——古琴与中国人的音韵世界》展,内设“文人琴房”,不仅有古琴演奏师的现场表演,还有高度沉浸的视听体验。等等。

如此丰富的展览体系,在全国也不多见。

03 地铁直达

记者有预感,诸多展览中,一定会诞生“人气打卡点”。如三楼的《宋·韵》展厅,从展柜到展板的每一处细节设计,都极具宋之风格,让人如穿越时空,进入了宋人的典雅空间。当然,还有由无数闪耀灯光组成的“四面亭”展柜,以及“伊人红妆”展厅里璀璨夺目的万工轿、千工床文物……

还新在导览体系。

陈水华告诉记者,传统的博物馆,总有观众觉得展览看不懂,原因之一就在于说明文字太少。

“策展时,我就告诉大家,要把目标观众放低。原来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时,我的目标观众可以是初中生。现在,就要把中学生当做是普通观众的水平。”陈水华说着,拿出了《浙江一万年——浙江历史文化陈列》展览的说明文字册,厚厚一本书,有336页。为了让观众理清展品间的关系,浙江省博物馆的策展人和工作人员反复打磨、多轮修改说明文字,为观众铺好了一级一级的台阶,让受众能够循序渐进地走进展览。

未来,之江新馆不仅面向观众,将推出中英日韩阿多语种“云上浙博”语音导览小程序,还会有大量数字化展示技术辅助。如展示良渚古城遗址的复原模拟沙盘,配合AR互动,这样的展现全面而又深刻;设置的越王剑LED裸眼3D屏,充分展现越国工匠在制作上的独辟蹊径;《丽人行——中国古代女性图像沉浸式数字展》,虚实结合,带来具有声光电多功能的神奇体验感。

要让观众爱上博物馆,贴心的服务少不了。

依托之江文化中心的配套服务设施,逛浙江省博物馆新馆的观众,可以乘坐直达门口的地铁,或者驾驶车辆直接入内停车;逛累了后,展厅内有随处可见的供休息的长椅,还有可以“喝两口”的茶室;博物馆的每层都有文创商店,琳琅满目的商品,能让你“将博物馆带回家”;母婴室、餐厅也一应俱全……

“希望在未来,我们的浙江省博物馆,可以成为外地游客首选的打卡地,可以成为本地观众的一种生活方式,让大家常来看看。”陈水华说。

【我们的亮点】

之江新馆位于杭州之江文化中心,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,展陈面积32012平方米,建筑高度59.9米,是之江文化中心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建筑,也是集收藏、保护、研究、展示、宣传、教育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共文化空间。

从西湖时代起步,到运河时代的高速发展,浙江省博物馆即将迎来之江时代。未来,浙江省博物馆将以“现代化、数字化、国际化”为目标,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,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的到来。

1、《浙江一万年——浙江历史文化陈列》展序厅:浙江万年百件大事记展示墙

《浙江一万年——浙江历史文化陈列》序厅,将浙江万年百件大事记以“之”字形依次展开,让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浙江一万年历史文化的高光亮点。这是首次对浙江一万年历史文化谱系进行全面系统梳理,是浙博专业人员集体智慧,也是多轮专家论证集合公众投票的成果。

2、《浙江一万年——浙江历史文化陈列》展:良渚古城遗址沙盘与视频

余杭良渚古城遗址,出现城市和最初国家形态,建立世界最早水利系统,开启中华礼制文明先河,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,是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城。良渚古城及水利工程复原模型沙盘+AR互动技术+高清投影仪视频播放,向观众全面深刻地展现良渚文化的面貌特征与考古价值。

3、《浙江一万年——浙江历史文化陈列》展:越王剑裸眼3D屏

春秋战国时期,吴越青铜剑闻名于世。吴越青铜剑是西周时期自主发展起来的青铜剑系,浙江地区也是早期冶铸青铜剑的重要区域之一。本次陈列展览设置LED裸眼3D屏,充分展现越国工匠在青铜剑的制作上独辟蹊径,创新出剑首同心圆、剑身菱形纹、剑脊与剑从使用复合金属三大制作技术。

4、《浙江一万年——浙江历史文化陈列》展:吴越国佛造像与经幢

吴越国历代国王敬天礼佛,奉佛至诚,以“转轮王”自居,企盼以佛法护佑国家。他们建寺起塔,开龛造像,刻经造幢,礼遇高僧,大兴禅宗,复兴天台宗。本次陈列展览采用3D打印技术复制了吴越国都城杭州四个石窟和三个塔幢,极具时代和地域特色。

5、《浙江一万年——浙江历史文化陈列》展:临安城数字沙盘与绘画

南宋绍兴八年(1138),宋高宗定临安府为行在所,并开始进行城市建设。本次陈列设置临安城遗址图及城市变迁LED沙盘和触摸一体机,并结合《中兴瑞应图》《西湖清趣图》LED动画展示屏,以及漆画《临安伟观图》,多方面展现临安城作为南宋都城,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地位。

6、《浙江一万年——浙江历史文化陈列》展:保国寺建筑模型

北宋崇宁二年(1103),官方颁布建筑技术规范《营造法式》,该书借鉴了江南地区的建筑技术经验。宁波保国寺大殿建于大中祥符六年(1013),比《营造法式》早90年。本次陈列设置宁波保国寺大殿大小两套模型,结合触摸一体机互动展示方式,充分展示其厅堂式构架、用材制度、拼合瓜棱柱等。

7、《宋·韵》展:四面亭(展柜)

四面亭(展柜)将过溪亭、风波亭、放鹤亭、清照亭融为一体,分别展示《苏东坡屐笠图》《岳飞书“还我河山”》《林和靖孤山放鹤图》及清刻本《金石录》等实物,将苏轼的旷达乐观,岳飞的精忠报国,林和靖的高洁自爱,李清照的文化坚守,凝结成宋韵空间的核心展项,历经千年,闪耀至今。

8、《伊人红妆——宁绍平原的传统婚俗与嫁妆》展:千工床

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。男方必备婚床,宁绍大多数人家都会为新人备上一张考究的雕花眠床,大户人家为了尽显奢华,还会置办“房中之房”的“千工床”,女方陪嫁而来的各类家具细软则将里外新房装扮得妥妥帖帖。本次陈列展览,通过馆藏千工床等文物,高度还原了宁绍平原婚房的场景,甚至可以让观众穿上传统婚服,充分感受洞房花烛夜的红火氛围。

9、《伊人红妆——宁绍平原的传统婚俗与嫁妆》展:万工轿

迎亲之日,男家供拜“轿神”后花轿出门,大红灯笼开路,沿途吹打,新郎不到岳父家迎新,而是让“值堂”作为使者,持名帖前往新娘家。新娘则“开面”迎客,等候花轿临门,放炮迎轿,客人吃过“起嫁酒”,新娘由兄长抱上花轿,在母亲的嘱咐中含泪惜别,正式启程出门,路上鼓乐齐鸣,爆竹震天,转弯鸣锣,过桥放铳,一刻不停,紧随着“十里红妆”风光出嫁。本次陈列展览,通过镇馆之宝“万工轿”等馆藏文物,以及微缩模型,全方位展现了“花轿迎亲”的喜庆场景。

10、《丽人行——中国古代女性图像沉浸式数字展》

《丽人行——中国古代女性图像沉浸式数字展》以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为展览对象,将非特定女性的一生放在历史递进的大背景中进行呈现,依托成熟科技手段,为观众打造主题鲜明,虚实结合,具有声光电多功能体验感的数字展览,展示中国古代女性的生活仪态和精神世界。

11、《山水之间——〈富春山居图〉人文数字陈列》

《山水之间——〈富春山居图〉人文数字陈列》展以《剩山图》真迹陈列与沉浸式数字交感剧场为核心内容,全面介绍黄公望的生平事迹与绘画履历,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历史地位、艺术价值,后世仿品和以及对后人的影响。同时,还设置共书山水观众数字体验项目。《剩山图》在该展厅中将首次常规对外展示,每年定期展出一个月。

12、《太古之音——古琴与中国人的音韵世界》展:“文人琴房”

“文人琴房”是该展的尾声部分,也是之江馆区陈列展览体系的压轴好戏。馆方将邀请知名古琴演奏师来这里表演,同时应用多媒体数字技术给观众提供高度沉浸的体验。让观众可以坐下来,恢复参观展览消耗的体力,轻松愉悦地享受古琴艺术带来的视听大餐,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洗礼。

13、人文探索体验馆

人文探索体验馆以探索体验,寓教于乐为宗旨,围绕浙江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区域特色、时代特征、突出贡献的文化成果、科技成就为探索内容,运用模拟考古发掘、微缩模型、场景营造、手工制作等手段,结合数字魔墙、动画演示、多媒体互动游戏系统技术手段,引导观众发现古人的智慧与创新精神,启发当下,开创未来。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关键词:

(责任编辑:黄俊飞)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